首页 > 走进承德

承德自然地理

  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,范围介于北纬40°12′-42°37′,东经115°54′-119°15′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,地近京津,背靠蒙辽,省内与秦皇岛、唐山两个沿海城市和张家口市相邻,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、锡林郭勒盟相邻,城市跨度从北至南269公里,从西往东280公里。行政区域面积39519平方公里,占河北省总面积的21.19%。

  地貌

  承德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阶梯下降,西北部位于内蒙古高原--坝上高原地区,海拔多在1200米-2000米。因此气候南北差异明显,气象要素呈立体分布,使气候具有多样性。冬季寒冷少雪;春季干旱少雨;夏季温和多雷阵雨;秋季凉爽,昼夜温差大、霜害较重。其中承德旅游区(如:避暑山庄)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。全市最高海拔2292米。四季分明。冬天寒冷少雪,春秋季气温偏低,降水少。夏季凉爽,雨量集中,基本上无炎热期,是旅游避暑胜地。

  丹霞地貌(Danxia landform)即以陆相为主(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)的红层(不限制红层年代)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。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,也可表述为“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”。

 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,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,分布于全国28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、特别行政区),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,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,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,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,丹霞地貌在热带、亚热带湿润区,温带湿润-半湿润、半干旱-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;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,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。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、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。除中国外,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,其中中国分布最广。1928年,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“丹霞层”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“丹霞山地形”的概念。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“丹霞地形”这一分类学名词,以后丹霞层、丹霞地形(地形即地貌)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。

  气候

  承德属季风气候区,风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。虽因山地地形影响,但滤掉地方性因素引起的变化,仍具有其主导特征。冬季12-2月以偏北风为主,夏季6-8月以偏南风为主,春秋两季是这两种气流的转换季节,春季接近夏季情况,秋季则近于冬季。除静风外,年最多风向为西南和西北。年平均风速为1.4-4.3米/秒,坝上3.3-4.3米/秒。全年大风日数11-63天。丰宁、围场、隆化、承德县大风日数较多,最多年份多达63-93天。坝上多达116天。

  承德市气温由西向东逐渐增高,全年平均气温9.0℃。平均气温年变化特征是:从二月份起温度逐月增高,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3.0℃,无炎热期,形成良好的避暑环境。八月份温度开始下降,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-10℃。年雨量402.3-882.6毫米,南部627.1-882.6毫米,最多可达1500.2毫米,最少为298.0毫米;中部501.0-609.1毫米,最多923.8毫米,最少206.8毫米;北部为402.3-515.4毫米,最多885.6毫米,最少249.0毫米;坝上411.6-514.0毫米,最多627.9毫米,最少298.8毫米。雾灵山和七老图山迎风坡因地形作用,形成我区两个多雨地区。降雨的分布具有干湿界限分明的季节变化特点,春季3-5月雨量55.5-74.7毫米,占年雨量的10%-12%;夏季6-8月雨量为241.5-542.4毫米,占年雨量的56%-75%;秋季雨量66.4-102.1毫米,占年雨量的14%-16%;冬季雨雪稀少,为年雨量的1%-3%。

承德概况免责声明

Copyright@2020 cdjisanzhongxin.com All right resvered

备案号: 冀ICP备16010336号-2